当前位置:主页 > 学术会议查询 > 2025年第5届IEEE软件工程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

2025年第5届IEEE软件工程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SEAI 2025)


会议时间:
2025年6月20-22日
会议地点:
中国 福州
检索机构:
EI,Scopus
会议官网:
https://www.seai.org/
2025年第5届IEEE软件工程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
 
欢迎来到 SEAI 2025
欢迎参加 2025 年 6 月 20 日至 22 日在中国福州召开的 2025 IEEE 第五届软件工程与人工智能 (SEAI) 国际会议。由福州大学和 IEEE 共同主办,福州大学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学院/软件学院承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华侨大学)协办。
 
SEAI 2025为学者、研究人员和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全球平台,以交流关于人工智能与应用、软件工程技术和生产前景、软件工程方法、软件和系统服务质量以及软件和系统安全等前沿话题的见解。
 
期待引人入胜的主题演讲、发人深省的演讲和互动会议,为探索 AI 和软件工程的最新进展提供独特的机会。无论您是投稿还是作为演讲者或听众参加,都可以加入我们在福州的会议,享受一次充满智慧和文化底蕴的体验!
 
欢迎参加2025年IEEE第5届软件工程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SEAI), 将于2025年6月20-22日在中国福州举办, 此次会议由福州大学主办, 福州大学计算机与大数据/软件学院承办, 华侨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协办! SEAI 2025旨在搭建软件工程与人工智能领域高端前沿交流平台,促进海内外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产业发展。本次会议将汇聚知名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优秀人才,共同围绕国际热点话题、核心关键技术、 产业发展及挑战等进行开放式研讨。热忱欢迎广大同仁踊跃投稿并莅临本次会议。
 
文章出版
 
 
经过仔细的评审过程,所有被接受和提交的论文在经过适当的注册和展示后,将由 IEEE 出版到会议论文集中,收录到 IEEE Xplore 中,并像过去几年一样提交给 Ei Compendex 和 Scopus。
如同前几届,所有经过审核接收的文章将被出版在SEAI会议论文集, 由IEEE出版,IEEE Xplore收录,并提交Ei核心以及Scopus检索.
 
重要日期
常规论文或摘要提交时间:2025年2月25日 
录用通知:2025年3月15日 
作者注册和早期注册时间:2025年3月30日 
提交最终论文(适用于所有接受的论文):2025年3月30日
 
论文征集
会议正在征集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相关领域的论文。
 
征集纸质传单
 
 
会议的目的是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科学家和学生提供一个公共论坛,以展示他们在人工智能和软件工程更广泛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想法、发展和应用。邀请潜在作者提交以下领域的研究论文,但不限于:
 
人工智能与应用
人工智能算法
知识基础系统
人工智能工具与应用
机电一体化
自动控制
多媒体与认知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
神经网络
自然语言处理
并行处理
CAD设计与测试
模式识别
计算机视觉和语音理解
普适计算和环境智能
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工具
编程语言
模糊逻辑
推理和进化
启发式和人工智能规划 策略和工具
最新趋势和发展
学习
的计算理论 机器人技术
混合智能系统
语义网技术和技术
信息检索
软计算理论和应用
智能系统架构软件和
硬件架构知识
表示
知识基础系统
人工智能可视化的工业应用
深度学习
 
网络智能应用和搜索
软件工程技术和生产前景
需求工程
软件分析、设计和建模
软件维护和演变
软件工程工具和环境
软件工程决策支持
软件设计模式
软件产品线
流程和工作流管理
反射和元数据方法
程序理解和系统维护
软件领域建模和分析
软件经济学
多媒体和超媒体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案例研究和经验报告
企业软件、中间件和工具
以服务为中心的软件工程
面向服务的需求工程
面向服务的架构
 
软件工程方法
基于智能体的软件工程
人工智能软件工程
方法 基于组件的软件工程
嵌入式和无处不在的软件工程
基于方面的软件工程
实证软件工程
基于搜索的软件工程
自动化软件设计和合成
自动化软件规范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自动化软件规范 自动化软件设计和
综合
逆向工程
 
软件和系统服务
质量 软件计算
软件和系统测试方法
质量保证流程、标准和系统
软件安全系统
软件测试自动化和工具
软件可靠性、可靠性、可扩展性
软件和系统安全
软件和系统安全和隐私
移动应用程序安全和隐私
加密方法和工具
安全服务系统
云、传感器云和移动云安全
移动系统完整性、安全性和容错性
 
主旨演讲嘉宾
(IEEE院士)
张耀明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中国香港
 
 
 
演讲题目:紧凑神经网络及其应用
 
张耀明现为香港浸会大学(浸大)计算机科学系讲座教授(人工智能)、大学研究及持续教育研究所(IRACE)院长,以及计算及理论研究所副院长。他于 2000 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其后于 2001 年加入浸大计算机科学系。他是 IEEE Fellow、AAAS Fellow、IET Fellow、AAIA Fellow和British Computer Society (BCS) Fellow。他是研资局高级研究学者的得奖者,获得为期 60 个月的 780 万港元的奖学金。自 2019 年以来,他连续六年被斯坦福大学评为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领域全球前 1% 被引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他于 2020 年当选为 IEEE 计算智能学会杰出讲师,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任命为长江学者计划讲座教授,以表彰他在学术生涯中的奉献精神和卓越成就。此外,他还是 IEEE Transactions on Emerging Topics i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的主编。
他的研究兴趣包括机器学习和视觉计算,以及它们在数据科学、模式识别、多目标优化和信息安全中的应用。他在高质量的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 300 多篇文章,包括 TPAMI、TNNLS、TIFS、TIP、TMM、TKDE、TCYB、CVPR、IJCAI、AAAI 等。他的四篇合著论文被选为 ESI 高被引论文(即在相应学科中排名全球前 1%)。此外,他还获得了一项中国专利和两项美国专利。随后,他的眼睛凝视追踪专利的底层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开发第一个用于疲劳驾驶检测的移动应用程序。事实证明,从来自 40 个国家的 700+ 个竞赛团队的 1000 项新发明和产品中脱颖而出,他获得了两个最负盛名的奖项:(1) 3 月 29 日至 4 月 2 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 45 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获得优异金奖(即金牌中的最高等级)和 (2) 瑞士汽车俱乐部奖。 2017 年,以表彰他的创新工作。此外,他还是 2017 年第七届香港创新科技成就奖的香港创新发明金奖得主。此外,他凭借发明的「唇形密码:双重安全认证系统」,在2018年第46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分别获得评审团祝贺金奖(即金奖中的最高等级)和罗马尼亚卓越奖。他曾获得:(1) 2023-2024 年香港浸会大学杰出学术工作校长奖,(2) 2024 年香港浸会大学创新奖,(3) 2023 年 APNNS 杰出成就奖,(4) 分别于 2011 年和 2021 年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最佳研究奖,(5) 2022-23 年香港浸会大学优秀研究论文奖,(6) WI-IAT'2020 最佳理论论文奖, (7) ISMIS'2018 最佳学生论文奖,以及 (8) DOCS'2024、SEAL'2017、ISICA'2017、ICNC-FSKD'2014 和 IEEE IWDVT'2005 最佳论文奖。
他是 Founding ChaIEEE(香港)计算智能分会的 irman 和 IEEE 计算机学会智能信息学技术社区 (TCII) 主席。他曾在多个顶级国际会议上担任各种职务(例如,组织委员会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程序委员会领域主席和财务主席),包括IJCAI'2021、ICPR'2020、ICDM'2017和2018、WCCI'2016、WI-IAT'2012、ICDM'2006和WI-IAT'2006等。他是多个著名期刊的副主编,包括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Emerging Topics i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IEEE Transactions on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2014-2020)、Pattern Recognition、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KAIS) 和 Neurocomputing,以及多个国际期刊的客座编辑。目前,他是香港研究资助局工程小组成员、创新及科技基金 (ITF) 企业支援计划 (ESS) 评审小组成员,以及 IEEE 计算智能学会和 IEEE 计算机学会的资深评审委员会成员。
 
(IEEE会士)
孙福春 教授,清华大学
 
 
 
Fuchun Sun(IEEE会士)目前是中国北京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正教授。他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机器人感知和认知,孙先生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获得者。他担任一系列国际期刊的副主编,包括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Mechatronics 和 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
 
Prof. Ling Wang,清华大学(中国)
 
 
王玲于 1995 年和 1999 年获得清华大学 B.Sc 和博士学位,现在是清华大学的终身正教授。他的研究兴趣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和调度优化。他撰写了 5 本学术书籍和 400+ 篇 SCI 索引论文。他的出版物吸引了超过 40K 的 Google Scholar 引用。他是Swarm and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的主编,International J of Automation and Control, Complex System Modeling and Simulation,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的高级编辑,IEEE Tra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的副主编,以及Memetic Computing,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 Control and Decision, CIMS, System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的编委会成员。 王教授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北京市、云南省、湖南省、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中国仿真联合会技术创新奖一等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还获得了 INFORMS Franz Edelman 决赛入围奖,以及许多期刊和会议的最佳论文奖。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2015年)、北京市科技青年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清华大学学术人才、中国农业学会青年科学家奖、科睿唯安高被引研究员。
 
演讲题目:面向智能制造的学习机制驱动的调度优化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系统正朝着高端、智能和环保的方向发展。柔性、分布式、可持续的制造系统将成为当代的主流模式,以满足社会的多重需求和动态变化的需求。目前,学习机制驱动的优化技术在解决复杂的优化问题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性能,但创新机制方面的研究仍有待系统深入的探索。本次演讲聚焦智能制造系统的灵活性、可持续性、分布性和多阶段等复杂性,通过融合机器学习和智能优化,针对制造、运输和装配阶段的多级调度优化问题,提出了策略自生成机制、算法适应机制和模态自组织机制。旨在为智能制造系统中的调度优化提供理论和方法论支持。
 
周慧宇教授,英国莱斯特大学
 
 
周慧宇博士分别获得中国华中科技大学无线电技术工学学士学位和英国邓迪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理学硕士学位。他获得了英国爱丁堡赫瑞瓦特大学的计算机视觉哲学博士学位。周 博士目前是英国莱斯特大学计算与数学科学学院的正教授。他在该领域发表了 500 多篇同行评审论文。他曾获得“CVIU 2012 年最高引用论文奖”、“MIUA 2020 年最佳论文奖”、“ICPRAM 2016 年最佳论文奖”,并被提名为“ICPRAM 2017 年最佳学生论文奖”和“MBEC 2006 南丁格尔奖”。他的研究工作已经或正在得到英国 EPSRC、ESRC、AHRC、MRC、EU、皇家学会、Leverhulme Trust、Invest NI、Puffin Trust、英国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心、Invest NI 和行业的支持。主页: https://le.ac.uk/people/huiyu-zhou
 
联系我们
 
Ms. Ching Cao (曹女士)
邮箱:seai_conf@163.com  
电话:+86-13096333337

内容为网页翻译,可能会有差异,以官网为准https://www.seai.org/
按学科领域查询: 电子通信信息技术网络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数据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医学经济与金融物理地理地球数学能源与资源电气工程海洋科学化工科学环境科学图像处理人文社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航空航天机械材料科学土木建设工程生物科学与技术 按国家查询: 中国美国日本韩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阿联酋土耳其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澳大利亚加拿大 按检索机构查询: EIScopusCPCICNKISCIInspecIEEE XploreGoogle Scholar
language: